您好,欢迎来到湖北人力资源中心党员之家! [登录] [身份验证]

党委

当前位置: 党务指南

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走深走实走心


时间:2024年06月17日 16:30
作者:管理员
来源:方阵网
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走深走实走心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指引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当前,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着力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走深走实走心。

坚持学思结合,往深里走。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内在统一的思想体系,涵盖理论武装、舆论宣传、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繁荣发展、网络建设管理、文明交流互鉴等方方面面。其一系列重大理论创造,准确把握文化的本质和作用,科学揭示文化传承发展规律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趋势,鲜明指出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既有思想指引又有实践路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与时俱进。在深入学习过程中,必须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沉下去,既准确领会,掌握真谛要义,又深入思考,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将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厚植于内心,真正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要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著作选读》等著作中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相关论述,以及《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等专题著述,把习近平文化思想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个科学体系中,系统性、整体性认识和把握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深入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把握其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做到融会贯通,真正学懂学深学透。

注重学以致用,往实里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学习的目的也同样全在于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应运而生,在生动的文化实践中丰富发展,展现着强大的实践伟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增强“想用”的自觉,强化“巧用”的本领,掌握“活用”的方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之“矢”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的”,发挥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作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谋划各项工作,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用好“体”与“用”相结合的实践辩证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做到学有所悟,往心里走。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往实里走、往深里走,最终是要往心里走,使这一重要思想深入人心。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是“彻底”的、能“说服人”的理论。将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化于心”,要在深刻领悟其科学内涵、内容体系、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深刻体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文化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的深远考量,将这一光辉思想更好地内化为情感、内化为信念、内化为力量,增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坚定信念,进一步深刻理解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不断铸就文化新辉煌。要坚持“两个结合”,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更好维护好本民族的文化特质,进而在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要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宣传,力求既准确严谨,又通俗易懂,让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成为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理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基地。本文系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重大课题(2022ZD00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