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湖北人力资源中心党员之家! [登录] [身份验证]

党委

当前位置: 党务指南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时间:2024年12月19日 12:43
作者:管理员
来源:方阵网

前不久,习主席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不断加强对“两个结合”的研究和把握,持续激发理论创造活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结出理论创新累累硕果。

高擎真理火炬,方能洞见前路。习主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只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手中始终掌握科学真理,才能站在时代前沿、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进步。

独立自主推进我国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中国化”表明,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有着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也是基于丰富鲜活中国实践的理论升华。有了党和人民自主创造的“思想产品”,我们走自己的路就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就牢牢把握了不断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主动和战略主动。

坚持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必然要求。列宁指出:“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方面的典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是封闭保守、盲目排外,而是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积极主动借鉴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时代化”表明,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顺应时代大势、契合时代主题、把握时代规律的理论创造,也是萃取世界一切先进思想理论时代精华的智慧结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就能拓宽理论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引领伟大事业,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正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阶段,必然会面临很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征程上,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困难挑战,迫切需要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通过思想理论的大发展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从而引领实践的大跨越。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主席强调“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扎根中国大地。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要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赓续中华文脉。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厚植学术根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也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实践土壤。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工作,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把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原创性贡献研究深、阐释透,系统提炼总结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着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从“结合”上发力和突破,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锚定“结合”方向。要坚持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领悟理论创新的根本指向,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阔实践中领悟党和人民事业对理论创新的战略需求,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把握理论创新的出发点、落脚点,确保“结合”是人民心声的真实写照。要坚持用“大历史观”观照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推出契合时代发展主题、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的新理论新学说,确保“结合”是理论创新的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把握“结合”方法。在“结合”的进程中,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同时又敢于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根据新的实践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既要把创新的基点放在本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根脉上,把理论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自己手中,又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在理论创新中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既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多个层面和维度上的相互契合,又要善于推进理论创新的“化学反应”,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在相互成就中实现党的理论不断创新发展。

扭住“结合”枢纽。“结合”不是纯理论的推导,而应是扎根实践沃土的理论创造。要深刻认识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新时代中国实际,准确把握基本国情和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切创新点都深扎于中国大地。要坚持把问题作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让理论思维紧紧围绕强国强军实践中的重大课题来展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明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升华为科学的理论创新成果。要把思想的创新点、理论的突破点深深扎根于人民的伟大实践,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充分彰显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突显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