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湖北人力资源中心党员之家! [登录] [身份验证]

党委

当前位置: 网上党校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


时间:2019年10月16日 15:17
作者:管理员
来源:方阵网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发展进程中,党的政治建设被视为推动政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动力,关乎党的生存发展,关乎党的兴衰成败,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早在延安时期,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毛泽东就指出,要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加强党的建设问题上,党的领导人特别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邓小平多次强调讲政治的重要作用,指出“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江泽民提出,我们党很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在带领群众进行伟大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胡锦涛认为:“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部在政治上存在的“七个有之”的行为,习近平明确强调,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个人势力;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必须管好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正式提出并深刻阐释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重要命题。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科学理论阐释与积极实践探索,有力地推进了党的政治建设,增强了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保证和有力武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基于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的目的,我们试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作一初步概括。

一、必须在思想认识上明确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意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以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自觉引领党的政治建设的行动自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也是实践的指针。对党的政治建设价值意义的科学认知,是有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逻辑前提。只有在思想认识上明确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价值意义,才能在实践中自觉有效地推动党的政治建设,真正将其落到实处,从而建立起一个政治上真正过硬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恩格斯曾经指出,工人阶级政党应当是独立的,“绝对放弃政治是不可能的”。列宁总结了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认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这都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据。

党的政治建设的逻辑前提是在思想认识上明确其价值意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政治建设过程中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加强党的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特别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战略地位,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视为自身永葆蓬勃生机、巩固执政地位的一项基础工程重点推进,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要求,共产党人“在政治上都要光明磊落”。邓小平强调,党员干部“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江泽民指出:“讲政治,对共产党人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胡锦涛提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切实保证政令畅通”。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注重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意义,将政治建设视为党的兴衰成败的关键之所在,注重发扬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才建立起了一个政治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可以说,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旗帜鲜明讲政治,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开展自身建设的突出特点和优良传统。

实践证明,只有明确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意义,才能有党的政治建设的行动自觉与实际成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方面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深入推进,进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如期实现。习近平明确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只有在思想上自觉坚持党的政治建设的战略地位,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才能在实践中主动落实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正因如此,党的政治建设被视为党的根本性建设重点部署、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才能取得显著成效。这深刻反映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政治建设价值意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更为自觉的科学水平。

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历程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马克思主义政党缺失政治建设,就会影响政党形象,使政党黯然失色、吸引力丧失;就会使政党失去生机与活力,群众根基动摇、号召力丧失;就会使政党变成一个空架子,危及政党生存和发展。只有明确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意义,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的战略地位,才能真正激发党的政治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才能在实践中切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长久保持党的蓬勃生机与内在活力。因此,在思想认识上明确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意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以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自觉引领党的政治建设的行动自觉,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关键切入点。

二、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为什么人谋利益,从来是任何政党都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政党政治建设的价值指向和目标所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自身的根本政治立场和生存根基。列宁强调:“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这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自身政治建设过程中坚守人民立场提供了重要遵循。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历程,可以发现,党的政治建设的根基,就在于党能够一贯保持纯洁性、始终体现先进性,就在于党能够反映群众的愿望要求、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强调:“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江泽民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胡锦涛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牢牢站稳了人民立场,将人民群众视为一切行动的最终价值指向,才得以持续获得人民支持、不断夯实群众基础,从而汇聚了党的强大群众组织力与广泛社会号召力。可以说,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为人民造福、把事业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政治建设进而取得胜利的法宝。

目前,党内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表现的不良风气,动摇着部分党员的政治立场,影响着党的群众基础乃至政治根基。习近平明确强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党的一切行动都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目标指向、以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终极归宿,要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荣辱共担、利益共享。对站稳人民群众立场的高度重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提出,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和稳步推进,无不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政治建设的人民立场的深刻把握和深入实践。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坚持人民立场决不能出现丝毫动摇。在党的政治建设过程中,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相信并依靠人民,有助于稳固党的群众基础,长久赢得民心;有助于彰显党的政治本色,完成执政使命;有助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确保长期执政。站稳人民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关键立足点。

三、必须紧紧抓住“关键少数”,以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来树立党的政治形象,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领导干部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人民群众对政党的认知往往是通过领导干部的言行得来的。只有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有效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的认可,树立党的光辉形象,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关键少数”,高度重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党的政治建设,有效地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可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邓小平指出:“现在需要全国的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江泽民认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要促进社会风气进步,必须搞好党风。各级领导同志必须以身作则。”胡锦涛指出:“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正是中国共产党一贯注重激发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强调领导干部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才塑造了一个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人民群众满意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当下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领导干部队伍整体是好的,多数领导干部能够自觉担当先锋模范,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滑坡,不信马列却信鬼神甚至鼓吹西方价值观;少数领导干部政治站位模糊,滥用职权、任人唯亲、谋取私利;少数领导干部被动消极,安于一隅、无所作为、鲜有政绩,等等。习近平强调:要“保证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保证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些党内集中教育对于领导干部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民服务、发挥作用、塑造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政治建设的成功实践,发挥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模范带头作用意义重大。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助于增强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党的发展汇聚更多力量;有助于塑造党的光辉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真心拥护,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繁荣发展。因此,紧紧抓住“关键少数”,以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来重塑党的政治形象,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有效突破点。

四、必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厚植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根基,确保党的政治建设能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政治建设中更为基础、更为根本的价值观念,不仅是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涵养着党的文化基因,展现着党的精神品质,而且是党持久保持鲜亮政治底色的关键所在,规范和约束着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关系和影响着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一直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浸润下,我们党持续发展壮大。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中,毛泽东要求:“把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这两个东西切实反一下,此外,还要反对官僚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江泽民要求,“集中一段时间,以整风的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通过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胡锦涛强调:“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谋利益而执政的,更要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所要求的浩然正气。”

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政治建设中一贯强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夯实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文化基础,建立起了一个先进的、纯洁的、深受人民群众拥护与支持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一种无形的客观存在,党内政治文化一直伴随着党的发展历程,并贯穿于党的建设历程之中。实践证明,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核心要素和关键变量,党内政治文化健康与否,关乎党的政治建设的成败。

当前,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依然面临一定的挑战:伴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西方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也助长了党内政治文化中存在的不正之风,污染着党内政治生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腐朽思想短期难以根除,致使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码头文化等消极因素制约着党内政治文化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多元价值观念充斥,主流价值观受到影响,党内政治文化遭遇挑战等。

为此,习近平明确要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必须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这都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加自觉和科学地把握并推进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党的政治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

党的政治建设的成功实践启迪我们: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政治建设,离不开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只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共产党人的头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涵养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以革命文化的精神基因熔铸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活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才能彻底清除显在的不良风气、肃清潜在的消极因素,才能不断提高共产党人的政治觉悟、永久保持共产党人的鲜亮底色。因此,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厚植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根基,确保党的政治建设能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五、必须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以健全的制度体系为支撑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确保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与重要制度规范,不仅是党内政治活动的重要准则,为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序开展制定了科学的规则约束,而且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执政能力的制度保障。只有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才能有效规范党的各项活动、使党的主张真正落到实处。

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是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实践发展得出的又一条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从而切实推进了党的政治建设。

在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指出:“没有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巩固。”邓小平指出:“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江泽民认为:“共产党不但要发扬民主,尤其要实行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这也是民主本身的要求。如果离开集中谈民主,就会违背民主原则,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状态,那我们就什么也干不成。”胡锦涛强调,要“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正是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成型,在制度层面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党的政治建设才得以有序高效进行。

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违背了民主集中制,什么时候党的政治建设就会出现重大挫折。只有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才能使党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进入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面临新形势、新课题、新挑战。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能否完善和落实,关系到党的政治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能否提高,关系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能否顺利推进。习近平明确强调,在党的政治建设问题上,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习近平看来,能否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事关党的政治建设的成败,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今后要继承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将民主集中制坚持和发扬下去。

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制度问题对于党的政治建设发挥着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只有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才能科学规范党员在政治活动中的言行,为主动担负起应有使命提供必要遵循;才能充分发挥党的各项政策的现实效用,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必要保障,从而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以健全的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确保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有力支撑点。

六、余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看作增强自我革新魄力、拓展自我完善能力、提升自身抵抗功力的有效路径,并将其作为自身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必然选择。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就在战略高度上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与路径选择,就要把其视为一个立体互动的有机系统,既要从根本意旨层面上进行科学审视,也要从具体内容层面上展开系统阐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汇聚各方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识,又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目标追求;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传承,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突出优势;既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又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