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湖北人力资源中心党员之家! [登录] [身份验证]

党委

当前位置: 经验交流

以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河南乡村振兴


时间:2021年05月26日 09:11
作者:管理员
来源:方阵网
以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河南乡村振兴
2021-05-25来源:《党的生活》杂志作者:黄雅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党中央着眼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推动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以创新发展引领产业升级,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一是扭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打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组合拳。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当前,河南省耕地面积约1.22亿亩,超出国家下达目标190多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02亿亩,超出国家下达目标17万亩。要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在国家划定河南省的784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034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田,发挥其在粮食稳产高产上的支撑作用。立足建设现代种业强省,加快构建种业创新体系。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全面提升自主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和依法治理四种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二是围绕稳产和提质两个关键,加快推进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坚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重要农产品供给上既稳住产量又提升质量,不断推进农产品供给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立足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占比小、绿色食品数量较少的实际,坚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发展,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进一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三是紧盯增效和增收两个目标,提升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树立全产业链思维,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小麦、玉米、花生、猪、牛、羊、禽、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构建链条完善、循环畅通、运转高效的发展格局,推动更多农产品实现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由卖普通商品向卖品牌商品转变,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一是壮大县域经济,充分发挥连城带乡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河南省县域面积占比近九成、常住人口占比超七成、经济总量占比超六成,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就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切入点,深入落实“四个着力”、持续打好“四张牌”,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做到乡镇工作“三结合”,不断做强县城引擎,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带动乡村的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和坚实支撑。二是完善体制机制,确保要素城乡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围绕现行土地制度、投融资制度、住房保障制度、金融保险制度和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就业创业、城乡养老等体制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密而不漏、覆盖城乡的统一公共服务网络,合理引导人才、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流向农村,确保实现城乡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三是政府职能归位,实现行政“输血”与市场“造血”有效衔接。找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黄金结合点,在做好政策、资金、人才扶持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取消影响和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逐步构建从行政推动为主到政府引导下市场驱动为主的城乡一体化良性发展格局。

以绿色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生产迈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增加科技投入、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业产量偏低、农业生产周边环境受损等问题,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发展绿色生态产品入手,深化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一系列具有河南特色的信阳毛尖、好想你大枣等豫字号绿色农产品品牌,切实培育发展壮大绿色生态产业。二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生态品质。全面推开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坚持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土壤污染管控修复,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统筹实施造林绿化、退耕还林、森林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与恢复等生态工程,让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三是深入发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加强对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的保护。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打造“田园综合体”“名人故居”“红色旅游”等新型乡村旅游景点,让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切实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老家河南”。

以开放发展汇聚要素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一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人才要素”。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有超过1800万人在外务工经商,居全国第一,这是一笔宝贵的人才库、信息库、项目库。一方面,通过“金桥工程”“回归工程”,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衣锦还乡”,鼓励其返乡创业;另一方面,通过政策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等多种方式,吸引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二是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激活“资金要素”。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重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好工商资本下乡,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建立立足农村、惠及农业农民的新型农村金融主体;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政策性农业银行活力,集中支持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技术突破与结构转型,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三是以更加开放的思维盘活“土地要素”。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吸引符合条件的人员、组织、资本通过租赁、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宅基地和空闲农房,破解乡村旅游等项目实施中的土地制约瓶颈。

以共享发展推动惠农利农,着力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现阶段,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要通过对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电、气、物流、通信等设施提档升级,打通“堵点”、消除“痛点”。建立健全县域内城乡一体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全面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提高农村生态颜值。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五年过渡期内保持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防范返贫和新生贫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现由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三是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要突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等村级组织体系,在落实政策、带动发展、服务群众中不断增强组织力、引领力、号召力,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广大农民安居乐业。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